健身器材
說到健身,就會想到健身房。在健身房鍛煉的話,有一樣器械是不得不說的,你可能也猜到了,那就是動感單車。在很多健身房里,都可以看到一種和自行車長得很像的運動器材,這個叫做動感單車(Spinning)單車的設計很人性化,可以根據每個人自身特點進行細微調節,包括車把、車座、腳蹬、阻力。安全腳套始終固定在蹬板上,安全系數絕對可以放心。Spinning有自己的音樂編排,跟隨動感音樂的節拍,調節阻力的大小,在教練的帶領下,由簡單到復雜,包括手臂、腹部和胸部在內的所有的肌肉都在做功。據教練介紹,Spinning對心肺功能提高是很顯著的,它平均每小時燃燒體內的脂肪也非常多,一節45分鐘的Spinning課會燃燒400到500卡路里熱量,相當于長跑一個半小時。對于臀部、大腿,也有很好的塑形作用。
一起上課的,有許多都是辦公樓里的白領。來參加Spinning課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想發泄;有的是因為想減肥,而Spinning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也有些老外,在自己國家的時候就經常參加這個課程。在外國一節Spin-ning課是60分鐘,但由于國內剛起步,所以在時間上還是安排為45分鐘。
一節課上完,雖然我挺了過來,但是整件衣服都濕透了。原來流汗的感覺很舒服,也很快樂。在我看來,Spinning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它很能激動人心。器械鍛煉是很枯燥的,雖然在跑步機上,雙眼可以注視著電視屏幕或聽聽音樂,但二、三十分鐘后,即使自己還有力氣跑下去,有時也因為倦怠而不想再堅持了。但Spinning不一樣,在快節奏中,當你騎了半小時,你會越來越覺得力量無窮,而且是在心情愉快的氣氛中消耗熱量、燃燒脂肪的。
電子計步器常識
1.堅持步行,能幫助高血壓患者改善癥狀。步行時,通過伸縮肌肉,血液在流動時的抵抗值下降,血壓下降且穩定。(經常步行的人,很少患高血壓或低血壓病)
2.由于運動,動脈和毛細血管變粗,血流量增大。如果持續運動,血管自身的彈性、柔軟性恢復,也就能預防和改善“硬化”。
3.由于血液中的脂肪被作為能量來燃燒,能減少血管內附著的脂肪性物質。運動使體重減輕,也逐漸減少心臟的負擔。中國健身器材行業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北京申奧的成功,為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健身隊伍的不斷擴大為健身器材生產商帶來濃厚商機。
2006年1-12月,中國體育用品工業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1,537,399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4.61%;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49,740,392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4.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821,317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8.62%。
2007年1-12月,中國體育用品工業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1,313,721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19.39%;2008年1-10月,中國體育用品工業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906,766千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6.67%。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特別是在國際市場缺乏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較低,同時,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不少生產企業還處在仿制生產階段,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消費領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健身器材產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運動的人均消費還很低。
因此,中國健身器材工業企業必須抓住新的發展形勢,加大科技創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有關部門應盡快制訂出健身器材統一的技術安全標準,加強售后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如何挑選健身器材
首先,明確多功能健身產品的使用效果。應該具備一兩種功能的產品,如想鍛煉臂部肌肉就選臂力器,想鍛煉腰腹部和腿部就選健騎機或健腹輪等。至于想進行全身性、綜合性的鍛煉,除了選擇去專業健身房,可以輔助有規律的室外器械鍛煉。
其次,考慮居住環境與居住條件。一個適合自己家庭氛圍和居住條件的器材,才會提升生活品質。一般來說,單一功能的健身器占地較小,一些功能比較多的健身器在家中使用時,有些功能由于空間的限制,并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且如果占地過大,每次使用都需要安裝或者搬動,也會大大降低健身的熱情。
第三,價格適中。不要盲目崇拜國外產品,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相對較低,種類較多,這些產品的功能也是完全可以滿足鍛煉的需要,而且由于加入了一些本土化的元素,有些功能也是國外健身器材所缺乏的。
第四,售后服務要注重。購買健身器時也要像買其他產品一樣,不要忽視售后服務的問題,特別是零部件較多的健身器,更要問清楚售后服務的具體辦法,國外產品要問清是否有維修點。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