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鞣
目前毛皮生產中常用的鞣劑是堿式鉻鹽、堿式鋁鹽和甲醛。鞣制時采用何種方法,施用何種鞣劑,應視原料皮的種類和特點而定。鞣劑上要包括無機軟劑和有機軟劑兩大類。無機鞣劑包括三價鉻、鋁和鐵的堿式鹽,四價錯和欽的堿式鹽等;有機鞣劑主要有植物鞣劑(栲膠)、甲醛、合成鞣劑、魚油等。新型合成鞣劑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有鞣性的鉻鹽是三價堿式鉻鹽,用它鞣制成的皮耐水洗,耐貯存,有最好的耐濕熱穩定性。常用的鉻鞣劑為商品鉻鹽精,有效成分是堿式硫酸鉻,鉻含量以三氧化二鉻(Cr2O3)20%~25%。
1.影響鉻鞣的因素
(1) PH 值的影響
鉻鞣初期,pH 值較低,一般為2.5~3.5 , 這有利于鞣劑向皮內滲透。鞣制末期適當提高鞣液的 pH 值 (4.0左右為好),這樣有利于鞣劑與皮結合。pH 值過低(<2),鞣劑失去鞣性;過高(>6),就會發生鞣劑沉淀,造成脫鞣。
(2)鉻鹽濃度的影晌
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糕液中鉻鹽的濃度,會提高毛皮鉻的結合量,但當鉻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再提高鉻鹽濃度也不能使皮的鉻結合量增加。
?。?)蒙囿劑的影響
蒙囿劑是指那此能與無機鞣劑鉻合并能改變其鞣性的一類物質。主要足此白機酸和它們的鈉鹽,如甲酸、乙酸、苯甲酸鈉等。小分子的蒙囿劑可以改善鉻鞣的均勻性。大分子及長鏈而元酸蒙囿劑可以提高洛的結合量。一般情況下,小分子蒙囿劑在鞣制初期加入,大分子蒙囿劑在鞣制后期加入。
(4)中性鹽的影響
中性鹽以食鹽或芒硝較適宜,是為避免產生酸膨脹而加入的。它的作用是使皮的鉻結合量降低,硫酸鹽的影響更顯著。因此,在鞣制過程中一定要控制氣性鹽的用量。
(5)溫度
提高鞣液的溫度有利于鉻在皮中結合,在鞣制后期一般都要對鞣液加溫,以提高銘的結合量。
(6)鞣制時間
主要取決于毛皮種類。一般情況下,鞣液在2小時內基本上被皮所吸收。延長時間對提高鞣劑的結合量幫助不大,但有利于提高鞣制的均勻性和牢固性。
2.鉻鞣實際操作
以綿羊皮鞣制工藝為例:
設備 劃槽 液量 22~25升/張
鉻鹽用量 5克/升 溫度 30~35℃
(以Cr2O3計)
食鹽 35克/升 時間 44~48小時
芒硝 50克/升 終點PH值 3.3~3.5
操作:放好水量,將鹽加入劃槽中,調水溫至規定要求,加入鉻液,充分攪拌均勻,投皮轉動,24小時開始加堿,分6次加入,間隔半小時,將 pH 值調至規定要求。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