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機
壓力機是對材料進行壓力加工的機床,通過對坯件施加強大的壓力使其發生變形和斷裂來加工成零件。
包括液壓傳動和機械傳動的壓力機。
人機界面是一個5.7"的觸摸屏.
液壓傳動的壓力機又稱為液壓機和油壓機。
液壓機技術要求 [Press specification]
1壓力機由四部分組成
(1) 上壓式四立柱油壓機
(2) 組合控制機柜
(3) 電加熱系統和保溫裝置
(4) 模具輸送臺架
上述組成采用一體化設計,使之造型大方、美觀,結構緊湊 操作簡單可靠,維護方便。
2 壓力機各部分要求如下
2.1上壓式四立柱油壓機
壓機應具有可靠的結構剛度抗變形能力,液壓站上位置,壓排設置模具吊裝連接裝置,液壓站和壓排有可拆裝的防塵機蓋。工件能出方向為長度(3000)方向。
技術參數:
公稱壓力:190T
有效工作臺面積:3000×750 mm2
壓排運動速度:75~100 mm/s
最大開合距離:550 mm(不含加熱板)
保壓時間:8h(工件130℃)
壓機底座高度:0.5~0.55m
壓排及底座的平面度:0.2 mm
表面粗糙度:
壓排底座壓合平均間隙:≤0.25 mm(不小于10個測點)》
2.2 加熱系統
加熱系統是由:鋼制加熱板、加熱管、保溫層組成。
加熱板分上下兩塊,分別與壓力機底座和壓排固定連接,并便于拆裝,加熱板用優質45#鋼調貢處理制成。在加熱板中放置電加熱管和熱電偶。熱電偶安置緊固可靠、拆卸方便。
加熱板技術參數:
平面尺寸;3050×650 mm2
平面度:0.2 mm
表面粗糙度:
測量點布置:上板3點
下板6點
加熱管外外殼材料為不銹鋼,工作電壓220V。 單邊出線,數量為3的倍數。電加熱管更換方便、可靠。接線處有保護裝置。
保溫層設置在加熱板和底座(或壓排)之間,加熱板四周有設置保溫側板 應選用隔熱性能好的材料制作,平面尺寸與加熱板相當,厚度不小于20毫米。
2.3 控制機柜
機柜式壓力機動作和溫度的組合柜。
2.3.1 機柜面板上儀表及開關;
電源開關,指示燈,電壓表,電流表;
壓力機動作按鈕及指示燈;
壓力指示儀表;
加熱開關及指示燈;
數顯溫度調節儀(精度±1℃);
保溫計時器,超溫警報器;
2.3.2溫度控制要求
最大使用溫度180℃;
升溫速率1.7℃~2.5℃/min;
溫度不均勻性±3℃,各相電源的加熱功率均衡;
2.3.3典型控溫曲線
2.3.4溫度調節規律
溫度調節儀對相應測溫區域實時控制,當全部達到設定值±3℃時,計時器計時,達到設定時間后,控溫系統能按工藝設定值自動加溫或斷電。
2.4模具輸送架
臺架為一個上部裝有滾輸的結構,一端與壓力機底座相連(可拆卸),一端放置在地面上(可調節高度)。
技術要求:
承載能力:3T;
高度:滾輸上表面與下加熱板齊平;
平面尺寸:(2800~2900)×750mm2(可用部分);
2.5保溫隔板
隔溫板放在壓力機壓排與底座四周,以減少模具加溫過程中的熱量損失,用鋁板(或不銹鋼板)和保溫材料制成。為便于安放可分成數塊。
3其他要求
3.1:壓力機、防塵蓋、模具輸送臺架表面涂深藍磁漆保護,控制機柜表面為烤漆。
3.2電纜,電熱線,傳輸線應裝保護套管,除運動部分外應固定在壓機上,布置合理。
3.3控制機柜允許安裝在壓力機上,但應方便壓力機的操作與維護。
機柜內元器件的擺放,及線路應整齊明了和有標示,便于維護和排放。
3.4:選用電器、液壓元件有較高可靠性通用性和實用性。
4壓力機設計制造的質量控制
4.1承制方首先進行方案設計,并由委托方進行方案評定。方案評定內容有:
4.1.1總體設計方案及布局;
4.1.2制造工藝方案;
4.1.3液壓、電氣、溫控方案及主要元器件的選擇;
4.1.4控制柜面板布置;
4.1.5重要結構件設計制造方案及計算報告;
4.2承制方按評定后的意見進行詳細設計,經委托方認可后生產制造;
4.3委托方視情現場查看壓力機重要部件的加工過程及組裝,在承制方處現場組裝、調試,驗收。
4.5承制方提供壓力機的使用為副書名書,故障的診斷排除說明及易損件備件清單。
5未盡事項協商和后形成文件依據。
沖壓作業的危險因素和事故原因
根據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沖壓作業中的危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備結構具有的危險。相當一部分沖壓設備采用的是剛性離合器。這是利用凸輪機構使離合器接合或脫開,一旦接合運行,就一定要完成一個循環后才會停止。假如在此循環中手不能及時從模具中抽出,就必然會發生傷手事故。
(2)動作失控。設備在運行中還會受到經常性的強烈沖擊和振動,使一些零部件變形、磨損以至碎裂,引起設備動作失控而發生危險的連沖或事故。
(3)開關失靈。設備的開關控制系統由于人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動作。
(4)模具的危險。模具擔負著使工件加工成型的主要功能,是整個系統能量的集中釋放部位。由于模具設計不合理或有缺陷,沒有考慮到作業人員在使用時的安全,在操作時手就要直接或經常性地伸進模具才能完成作業,因此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有缺陷的模具則可能因磨損、變形或損壞等原因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發生意外而導致事故。
在沖壓作業中,沖壓機械設備、模具、作業方式對安全影響很大。沖壓事故有可能發生在沖壓設備的各個危險部位,但以發生在模具行程間為絕大多數,且傷害部位主要是作業者的手部,當操作者的手處于模具行程之間時模塊下落,就會造成沖手事故。這是設備缺陷和人的行為錯誤所造成的事故。相關人員必須識別沖壓作業的危險性。
2.沖壓作業安全技術
沖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范圍很廣,包括改進沖壓作業方式,改革沖模結構,實現機械自動化,設置模具和設備的防護裝置等。
1)使用安全工具。使用安全工具操作時,用專用工具將單件毛坯放入凹模內或將沖制后的零件、廢料取出,實現模外作業,避免用手直接伸入上、下模口之間裝拆制件,保證人體安全。
目前,使用的安全工具一般根據本企業的作業特點自行設計制造。按其不同特點大致歸納為以下5類:彈性夾鉗、專用夾鉗(卡鉗)、磁性吸盤、真空吸盤、氣動夾盤。
2)模具作業區防護措施。模具防護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圍設置防護板(罩);通過改進模具減少危險面積,擴大安全空間;設置機械進出料裝置,以此代替手工進出料方式,將操作者的雙手隔離在沖模危險區之外,實行作業保護。模具安全防護裝置不應增大勞動強度。
實踐證明,采用復合模、多工位連續模代替單工序的危險模,或者在模具上設置機械進出料機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等,都能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方便操作,保證安全的目的。這是沖壓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沖壓安全保護的根本途徑。
(3)沖壓設備的安全裝置。沖壓設備防護裝置的形式較多,按結構分為機械式、按鈕式、光電式、感應式等。
1)機械式防護裝置。主要有以下3種類型:
推手式保護裝置,是一種通過與滑塊聯動的,通過擋板的擺動將手推離開模口的機械式保護裝置。
擺桿護手裝置又稱撥手保護裝置,是運用杠桿原理將手撥開的裝置。
拉手安全裝置,是一種用滑輪、杠桿、繩索將操作者的手動作與滑塊運動聯動的裝置。
機械式防護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但對作業干擾較大,操作工人不大喜歡使用,應用比較局限。
(2)雙手按鈕式保護裝置。是一種用電氣開關控制的保護裝置。起動滑塊時,強制將人手限制在模外,實現隔離保護。只有操作者的雙手同時按下2個按鈕時,中間繼電器才有電,電磁鐵動作,滑塊起動。凸輪中開關在下死點前處于開路狀態,若中途放開任何1個開關時,電磁鐵都會失電,使滑塊停止運動;直到滑塊到達下死點后,凸輪開關才閉合,這時放開按鈕,滑塊仍能自動回程。
(3)光電式保護裝置。是由一套光電開關與機械裝置組合而成的。它是在沖模前設置各種發光源,形成光束并封閉操作者前側、上下模具處的危險區。當操作者手停留或誤人該區域時,使光束受阻,發出電訊號,經放大后由控制線路作用使繼電器動作,最后使滑塊自動停止或不能下行,從而保證操作者人體安全。
光電式保護裝置按光源不同可分為紅外光電保護裝置和白灼光電保護裝置。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