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線
毛線(絨線)編織的歷史(原創)
起源于19世紀末葉。光緒六年(1880年)左右,毛線(絨線)進口大幅度增長,當時毛線(絨線)稱毛冷(WOO1EN),初由南市大東門地區京廣雜貨店承銷,用于婦女扎發,隨編結法的推廣,大量用于編織織 毛線(絨線)毛衣。光緒二十六年興圣街(現永勝路)開設“金源茂毛冷店”。光緒三十二年有金源茂、隆興昌、張源盛、同福康、鴻來锠毛冷店5家。民國初期,毛冷店逐漸增加。民國19年(1930年),全區已有近20戶。洋行通過中國跑街,以定貨方式向毛線(絨線)店大量推銷。同期,國人開辦的安樂、裕民、上海、中國毛紡廠也先后投入生產,均選興圣街毛線(絨線)店為特約經銷處,所有產品由經銷處銷售,興圣街成為全國毛線(絨線)業中心,有“毛線(絨線)街”之稱。***縱毛線(絨線)的貨源、價格、批發、零售,業務遍及全市、全國。八一三抗日戰爭爆發后,交通中斷,購買力下降,毛線(絨線)銷售日見困難,毛線(絨線)店兼營什貨。抗戰勝利后,國外貨源充足,商號紛紛向洋行購毛條。貨到上海后向廠商以2.5:1磅掉換毛線(絨線)。因本輕利高,價格隨金價漲落,又較易拋售,其他行業改營毛線(絨線)的商號猛增。民國35年區內會員店有40戶,占全市76.9%,其中興圣街有22戶,占全區55%。至解放初,毛線(絨線)市場被興圣街私商所壟斷。1950年國家財政經濟統一計劃管理,經網點調整,至1959年專業經營毛線(絨線)店有恒源祥、隆興昌、同順、信義等4戶。+,
利用織針把各種原料和品種的紗線構成線圈、再經串套=M*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